为什么干部们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为期三年的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随着和“访惠聚”家庭的接触增多,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亲情的故事让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开始思考起来。
2014年,实验小学实施“为了‘访惠聚’,我们也能做贡献”活动,一件件暖心的行动关爱着这些父母远在基层参加“访惠聚”工作的孩子们,让这一个个短暂缺失亲情的家庭增添了另一份厚重的爱。“因为有了感动,我们有了举动!”,也因为有了温暖的举动,才有了更多的感动。如果一定要问这一活动带来了什么?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
“家庭短暂缺失的爱由我们来弥补”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用“关爱行动”助力“访惠聚”活动
刚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住村回来休假的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蒋逍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尘土,就急忙赶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光明路的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大门口。在接儿子蒋瀚霆回家的同时,他还要亲自将十几天前早已在于田县巴什库木巴格村写好的感谢信送到田征校长手里。
5月19日,蒋瀚霆正在实验小学二年级五班里上课。
信中说:“住村才十几天,我就接到了王海燕老师打来的电话:‘蒋瀚霆表现很好,请你放心’,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在眼眶中打转了……”从2014年开始,实验小学实施“为了‘访惠聚’,我们也能做贡献”活动以来,一件件暖心的行动关爱着这些父母远在基层参加‘访惠聚’工作的孩子,更让这一个个短暂缺失亲情的家庭增添了另一份厚重的爱。
“因为有了感动,我们有了举动!”
每天下午17点30分,这是学校放学的时刻。校长田征都会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离开学校。只不过在2014年春季的时候,校门口会有一些家长的眼神让他难以忘却。“这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眼神跟别的家长不一样,目光中透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留恋”。一位家长告诉田征,他是参加自治区“访惠聚”活动的工作人员,刚从南疆回来休假。“最让我感到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这位家长说道。
201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启动为期3年的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全疆机关干部将在3年内轮换一遍,下派工作组要实现1万个基层单位全覆盖。随着和这些“访惠聚”家庭的接触增多,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亲情的故事让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开始思考起来。“看到这些参加“访惠聚”的家长在基层克服种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因为这份感动,我们一定要有举动,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田征说。
经过实验小学各部门的反复讨论和不断动员,2014年9月,一项针对“访惠聚”家庭的“特殊”方案出台了。这项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父母一方在参加“访惠聚”工作期间,孩子那份缺失的亲情将尽量由实验小学的老师弥补上,同时保证孩子在这段时间综合素质不退步。
这是5月1日,布海里且木·玉苏普与沈锡燃结对子,成为了“姐弟俩”。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实验小学出台了很多实施举措。比如给“访惠聚”工作组的孩子选择最优秀的同学结对子;学校领导组织工作组的孩子座谈,通过孩子讲述家长的住村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体会住村父母的工作,学会感恩,鼓励孩子在特殊情况下,做家里的顶梁柱;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对孩子进行额外辅导,并每两周主动打一次电话与住村家长沟通,还要经常通过短信或微信与家长交流。
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刘绚说,对于老师来说 ,不仅仅是从学习上关心这些孩子,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帮助他们。老师通过课业辅导和交流,弥补家庭亲情短暂的缺失,帮助孩子们自持自立,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心,克服困难。
“爱的小屋”故事多
5月19日,王海燕正在辅导陈炫宇同学。
王海燕是实验小学二年五班的班主任,2016学年,她的学生中有7名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在基层参加“访惠聚”活动,这个班也是实验小学36个班级中此类孩子最多的班级。
十年前,王海燕第一次当班主任时就把她的班称之为“爱的小屋”,孩子们叫她“王妈妈”。十年过去了,“爱的小屋”依旧在,同学们却把“王妈妈”改称为“王老妈”。
5月20日,在自习课期间,王海燕正在对父母参加“访惠聚”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对于我来说有三重身份,既是班主任,也是母亲,更是学生家长”。王海燕对这些暂时缺少亲情的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大的挑战是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我觉得一天到晚跟打仗一样。”王海燕说。
2016年4月,王惟凯同学得了肺炎,连续十几天高烧不退,爸爸又在基层住村,妈妈也是工作繁忙,难以顾全孩子。为了不让在远方参加“访惠聚”工作的家长担心,王海燕发动班里的爱心家长去医院照料孩子,又帮着王惟凯转院,直到孩子康复为止。
陈炫宇同学非常依赖妈妈。妈妈在住村前专门和王海燕老师进行了交流,害怕孩子在这段时间会有波动。针对这个情况,王海燕特意安排与陈炫宇家很近的潘家伊同学与其结对子。有时候家里忙不过来的时候,陈炫宇会在潘家伊的家中做作业,潘家伊的母亲刘华也客串当起了陈炫宇的“临时妈妈”。
这是5月17日“临时妈妈”刘华在陈炫宇家校联系本上的留言。
在5月17日陈炫宇的家校联系本上,“临时妈妈”刘华写到:“从今天开始,家伊和陈炫宇一起做作业,由我们来给陈炫宇签字……陈炫宇古诗背的比较熟练,但是个别生字容易出错。已经提示,鼓励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每天17点半至19点的作业特长看护班期间,王海燕以及数学英语老师会将这七名孩子留下来,针对每天授课的难点,再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也常常会利用大课间时间或中午休息时间个别辅导。
2016学年,这七个孩子会继续在“爱的小屋”里学习,“王老妈”还有其他任课老师也将会竭尽所能辅导这些孩子。“其实‘访惠聚’活动让老师还有孩子都长大了,也学到了不少”,王海燕动情地说。
“访惠聚”让亲情在天山南北延伸
实验小学二年级六班的沈锡燃同学的父亲沈文军2015年在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参加“访惠聚”活动,2016年沈锡燃的母亲王丽又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拉力乡阿恰勒村住村。连续两年,爸爸妈妈分别离开自己,这对沈锡燃是个不少的挑战。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访惠聚”活动,沈锡燃与来自疏勒县10岁的布海里且木·玉苏普成了“姐弟俩”,二年级六班也和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克里坪栏杆村的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5月22日,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拉力乡阿恰勒村,王丽搂着布海里且木·玉苏普与沈锡燃进行视频通话。
2015年11月份,还在住村参加“访惠聚”活动的沈文军将自己拍到的一张村里的照片传给沈锡燃,没想到这张照片在沈锡燃所在班级引起轰动。班主任邸云舒老师号召同学们为这个村的孩子们捐出自己的衣服和文具,随后这些满载着实验小学同学们心意的物品送到了克里坪栏杆村的孩子们手里。同年12月,克里坪栏杆村的村民代表来到乌鲁木齐,特意来到实验小学感谢邸老师和她的同学们。
五年级五班的孩子们将自发捐赠的文体用品送给基层的小伙伴们。
2016年5月1日,沈文军带着沈锡燃又来到疏勒县阿恰勒村看望王丽,同时带去了二年级六班捐赠的衣物玩具送给这个村的孩子们。当地学校特意为这父子俩举行了欢迎会。沈文军和王丽当即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与表演独唱节目的布海里且木·玉苏普结成姐弟俩,同时,这个家庭承诺对这个“姐姐”一直帮扶下去,直到她大学毕业。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长大了,他学会了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活动中,王丽察觉到了沈锡燃这一段时间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些住村干部来说,学校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孩子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安慰,也是非常大的支持”,沈文军说。
和沈锡燃家长有同感的还有自治区编办住村的鞠芳。她的孩子在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在杨蕾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关心下,她的孩子邢浩翔也在健康长大。她很欣慰地给记者出示了她住村期间儿子写的一首小诗:……虽然我很想妈妈,但我告诉自己: 我是个男子汉,要独立,不让妈妈操心,让她安心住村。
5月20日,蒋逍在二年级五班主题班会上给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住村经历。
5月20日,回来休假的蒋逍应约来到二年级五班,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访惠聚”主题班会。蒋逍通过图片向孩子们介绍自己和同事们住住村的苦与乐。“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收获满满也没有吵翻教室,也算是我的收获吧。”
“‘访惠聚’是自治区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就是冲在前方的将士,而实验小学就是我们的大后方,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可以放心在基层工作”,蒋逍深有感触。
2015年,实验小学有42名“访惠聚”家庭学生;2016年,仍有42名“访惠聚”家庭学生……校方和老师们用不懈的努力与细致的关怀为其弥补暂缺的亲情;用具体的行动与热情的付出宽慰着远在基层的学生父母,实验小学的“关爱行动”同样为自治区“访惠聚”工作贡献着力量。
|来源:新华社|
-End-